公告: 

中国储气库全攻略,探寻华夏地下奇观!

   2025-03-07 25
核心提示:当前我国已成为天然气消费大国,进口天然气越来越多,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当国外气源中断或天然气管网出现问题时,我们怎么办?冬夏用气峰谷差很大夏天用不了的气往哪儿存?冬天气不够用怎么办?
 当前我国已成为天然气消费大国,进口天然气越来越多,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当国外气源中断或天然气管网出现问题时,我们怎么办?冬夏用气峰谷差很大夏天用不了的气往哪儿存?冬天气不够用怎么办?这就不得不提到地下储气库了,夏季富余时可以注入,冬季短缺时采出,有效的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有着“地下粮仓”美誉的地下储气库,是和我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国家工程。它将天然气田采出的气体重新注入天然或人工的地下构造中,从而形成人工气田或气藏。寻找储备天然气的地质构造就变的尤为重要。今天,石油同学将带大家一起看看关于国内储气库的超全盘点!
 
一中国储气库(群)盘点
01大港库群
2000年,大港油田在我国率先建成了第一座地下储气库——大张坨储气库。目前,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包括大张坨、板876、板中北等11座储气库,总库容76.8亿立方米,实际工作气量23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供气量最大的气源调控中心。储气库群以“保民生之暖”为己任,持续提升保供能力,从2000年到2023年,日采气量接连跨越1000万立方米、2000万立方米、3000万立方米大关。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的部署,到2030年,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工作气量将翻一番,持续为京津冀和更多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02华北库群
华北库群由苏桥、京58、文23储气库组成。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区域性调控气源,华北油田储气库群通过加快扩容达产和新库建设,采气量、调峰能力保持快速增长。苏桥储气库群始建于2012年,库群平均深度在4900米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储气库群。苏桥储气库群由苏1、苏20、苏4、苏49、顾辛庄5座储气库构成,总库容67.38亿立方米,工作气量23.32亿立方米。京58地下储气库群是国内首个集群建库的项目,于2009年建成投产,由京58、永22和京51三个地下储气库组成。其中,京58储气库规模最大,总库容达到11.5亿立方米,工作气量3.9亿立方米。永22储气库总库容6亿立方米,工作气量达到3亿立方米。京51储气库总库容1.2亿立方米,工作气量0.6亿立方米。文23储气库项目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地处华北平原中心,是利用已经枯竭的文23气田主块建设的地下储气库,北连天津LNG接收站和鄂安沧管道,西通华北大牛地气田和榆济管道,东接青岛LNG接收站和山东管网,设计库容104亿立方米,最大调峰能力3600万方/天,能极大缓解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在用气高峰期间的用气紧张局面。
03中原库群
中原储气库群中原储气库群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群,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和山东省聊城市交界处,包括文96、文23、卫11、文13西、白9和文24,共计6座储气库。这些储气库的总库容气量达到100.3亿立方米。文96储气库,是中国石化建成的第一座储气库,为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的天然气供应提供重要保障。文23储气库位于濮阳市,是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文23储气库在冬季保供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单日供气量峰值最大可突破2400万立方米,具备季节调峰和应急储备双重功能。卫11储气库,是我国华北地区“百亿方”级天然气储气库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库容10.09亿立方米,日最大调峰能力500万立方米,每天可满足1000万户家庭的用气需求。文13西储气库位于河南省濮阳县文留镇,是中原储气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文13西储气库的建成,进一步增强了华北地区的储气调峰能力,特别是在冬季供暖季节。白9储气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它的注气投产,增加了中原储气库群的储气能力,对于保障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的储气调峰具有重要意义。文24储气库,紧邻文13西和文96储气库。文24储气库的设计库容气量为5.51亿立方米,工作气量2.56亿立方米,日采气量最大可达300万立方米,能够满足600万户家庭在供暖季的日常用气需求。
 
04金坛储气库
金坛储气库是西气东输一线重要的调峰应急气源,设计库容26.39亿立方米、工作气量17.14亿立方米,也是我国首座盐穴储气库。储气库于2006年12月投产,至今累计采注气量超百亿立方米。作为盐穴储气库,金坛储气库具有“随注随采、注采灵活”的独特优势,应急调峰保障范围覆盖江苏、安徽、上海等3个省份,为长三角地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自然环境等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储气库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国家管网、中石化、港华燃气都参与到其运营和管理中,各自负责不同的职能或业务领域,进一步反映了金坛储气库在中国天然气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目前,储气库已投产36口盐穴,按照每口盐穴设计的日采气能力100万立方米来算,储气库每日采气可达3600万立方米。与传统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储罐的储气方式相比,盐穴储气库容单位容积投资节省约70%,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此外,天然气储存于地表1000米以下,具有安全性高、节约土地等优势。
05江苏刘庄储气库
刘庄储气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陈桥镇,是江苏省首座枯竭型油气藏储气库。作为西气东输工程冀宁联络线的应急调峰配套工程,刘庄储气库设计库容3.86亿方、工作气量1.71亿方,自2011年投产以来,累计注气7.13亿方、采气5.52亿方,为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和人民群众用能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家石油天然气“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刘庄储气库扩容工程新部署4口定向井,投产后将新增刘庄储气库日注气能力33.6万方、新增日采气能力47.75万方,为进一步挖掘刘庄储气库地质潜力,全面提升其应急调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06新疆呼图壁储气库
呼图壁储气库,是西气东输二线首座大型储气库,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具备季节调峰和应急储备双重功能,对保障西气东输稳定供气、缓解新疆北部冬季用气紧张具有重要作用。外输天然气除了保障乌鲁木齐、昌吉等新疆北部城市以外,还被输送到北京、上海等城市,保障企业生产、民众生活需要。截止2024年8月,自2024年3月28日开始本周期注气以来,已累计注气突破20亿立方米,日注气量最高达到26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07西南相国寺储气库
西南相国寺储气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和渝北区交界处,2013年建成投运,是西南地区首座地下储气库,是保障川渝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冬季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气源。该储气库设计总库容量42.6亿立方米,采气日处理能力2855万立方米,日采气量最大能达到2200万立方米,截止2018年3月,是中国注采能力最大、日调峰采气量最高的储气库。
 
 
 
 
08辽河库群
辽河储气库群项目主要依托辽河油田多年开采油气后废弃气藏等,通过改扩建形成地下天然库群,主要包括双台子储气库、雷61、黄金带、马19、龙气5、高3等储气库。储气库群总投资600亿元,设计总库容258亿立方米,预计2029年全部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东部地区最大的储气调峰中心。
 
 
09大庆喇嘛甸储气库
大庆喇嘛甸油田地下储气库是利用正在开发的气顶油田建设的,是我国投产最早的地下储气库,也是全国首座地下储气库。喇嘛甸油田地下储气库始建于1975年,1998年进行了扩建,运行46年来,累计注气22.42亿方,累计采气23.63亿方,在用气调峰和安全供气、战略储备、提高管线利用系数、节省投资、降低输气成本等方面起到了大作用。
10大庆四站库群
大庆四站储气库群是我国埋藏最浅的枯竭气藏型储气库,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天然气调峰枢纽,也是大庆油田生产调峰,黑龙江地区季节调峰、稳定供气的重要资源保障。该储气库群采用“自压注气,压缩机增压采气”工艺路线进行设计。2023年四站储气库群达容后,技术工作组开展储气库扩容增注技术攻关,科学论证得出库容量可增加7800万立方米,应急“冲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1长庆库群
长庆库群由长庆油田陕224、榆37、苏东39-61三座储气库组成。陕224储气库是我国首座低渗储气库,天然气储存于地下3000多米,目前这里注气超过3亿立方米。陕224储气库也是我国首座碳酸盐岩含硫气藏储气库,首次实现了国内储气库提压运行。榆37储气库是我国中西部最大战略调峰储气库项目,目前正在高速推进集注站设备安装和工艺预制,以及相关改扩建和双向输气管线施工,现已完钻注采井9口,正钻5口井,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调峰保供作用将逐步显现。作为内蒙古地区首座区域性调峰气源,苏东39-61储气库是长庆油田首座实现数字化交付的储气库项目。
 
12江汉盐穴储气库
江汉盐穴储气库的建设始于2019年。这个储气库位于湖北省潜江市,是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的一个重要项目。江汉盐穴储气库的设计总库容为48.09亿立方米,并分为两期三阶段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的一阶段项目已于2022年6月安全投用。江汉盐穴储气库是储气库是川气东送管线的配套工程,利用地下盐穴而建。江汉盐穴储气库的设计库容为亚洲最大,其目的是在用气低谷时存储富余气量,以在用气高峰时补充供气量,从而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城市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江汉盐穴储气库的特点是利用深达2000米的盐穴进行天然气的储存,这使得它成为国内最深的盐穴地下储气库。目前,该储气库正在加速推进建设,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全部建成投产。
 
 
二中国储气库(群)的建设
 
01
储气库建设取得的成就
● 建设规模: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34座地下储气库,形成调峰能力23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5.8%。近年来,储气库建设持续提速,库容量不断扩大,调峰能力不断增强。● 技术突破:中国在储气库建设技术方面实现了原创性突破,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建库技术。这些技术突破支持了国内储气库的大规模建设,并提高了储气库的安全性和效率。
 
02 
储气库建设存在的不足
● 储气能力相对不足:虽然中国的储气库建设规模和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与一些天然气消费成熟国家相比,储气能力仍然较低。全球地下储气库的平均调峰能力占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1.7%,而中国大约只有5%左右。● 对外依存度高:中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可能超过50%,这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挑战。● 建库技术挑战:中国的地质条件复杂,给储气库建设带来了挑战。国外的储气库建设技术难以完全适应中国的复杂地质条件,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储气调峰能力待提高:虽然近年来储气库的调峰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快速增长的天然气消费相比,储气调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文章整理自网络材料,如内容有误,欢迎大家前来批评指正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会员服务 | 用户反馈 | 联系我们 | 交流社区 | 营业执照
客服/合作/投诉:+86-23-81216771 邮箱:oilmc@vip.qq.com 备案:渝ICP备2024042459号-1
© 200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信息均为会员发布,虽已初步审核仍请自行注意识别验证其有效。